2.高性能混凝土技術
2.1混凝土裂縫防治技術
(1)主要技術內容
混凝土裂縫已成爲混凝土工程質量通病,如何防治混凝土裂縫是工程技術
人員迫切希望解決的技術難題。然而防治混凝土裂縫是一個系統工程,包
括設計、材料、施工中每一個技術環節。本技術主要是敘述防止裂縫的一
些關鍵技術,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從而達到防止混凝土裂縫的目的。本
技術主要內容包括:設計的構造措施、混凝土原材料(水泥、摻和料、
細骨料、粗骨料)的選擇、混凝上配合比對抗裂性能影響因數、抗裂混凝
上配合比設計以及抗裂混凝土配合比優化設計方法以及施工中的一些技
術措施等。
(2)技術指標
對于如何評價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抗裂性能
方法和評價指標,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3)適用範圍
本技術提供了相應的試驗
本技術適用于具有較高抗裂要求的混凝土結構的設計、原材料的選擇、抗
裂混凝上配合比的設計和施工以及對混凝上抗裂性能的評價。
(4)已應用的典型工程
已在試點工程中應用,取得良好的效果。並給出具體的工程實例。
2.2自密實混凝土技術
(1)主要技術內容
混凝土在自重的作用下,不采取任何密實成型措施,能充滿整個模腔而不
留下任何空隙的勻質的混凝土稱之爲自密實混凝土。本技術提供的主要技
術內容:對混凝土原材料的技術要求、自密實混凝上設計要點即流動性、
充填性、抗離析性以及保塑性和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等。
(2)試驗方法及評價指標
本技術給出了相應的試驗方法和評價指標並給出如何在工地控制自密實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具體規定。
(3)使用範圍
适用于难以用机械振捣的混凝土的浇筑。 由于自密实混凝上细粉含量较
大,更應重視混凝土抗裂性能。在采取抗裂措施的情況下,自密實混凝土
抗裂性能相對較差.不適用于連續牆、大面積樓板的澆築。
(4)工程應用實例
本技術給出了自密實混凝上在深圳賽格廣場鋼管混凝土應用實例。從混凝
上原材料的選擇、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混凝土拌合物驗證性試驗、現場模
擬試驗直至現場施工,敘述了自密實混凝土技術的全過程,並制訂了《自
密實混凝土質量標准0、《生産技術規程》和《施工技術規程》以確保自密
實混凝土的施工質量。
2.3混凝土耐久性技術
(1)主要技術內容
在以往的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主要考慮的是強度指標,對耐久性考慮較
少。高性能混凝土以高工作性、高強度。高耐久性爲特征,區別于普通混
凝土。對于海洋工程、噴灑化冰鹽的公路與橋梁工程、鹽漬地區的工程,
由于氯鹽侵入混凝土導致鋼筋鏽蝕,引起混凝土膨脹開裂,嚴重影響了建
築物使用壽命.提高其耐久性的最重要的技術措施就是采用高抗氯離子滲
透性的高性能混凝上,從根本上提高混凝土本身的護筋性能.采用常規材
料、常規工藝可以在常溫下配制出抗氯高子滲透能力和杭凍融能力都較強
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的關鍵在于選用與水泥相匹配的高效減水劑,在水
膠比不大于o.35的條件下,使用粉煤灰、磨細礦渣粉、矽粉等礦物摻和
料替代部分水泥作膠凝材料.這些磨細礦物摻和料在拌制的混凝土中發揮
填充效應和火山灰反應,使混凝土變得更加致密,從而降低混凝土的滲透
性.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用水量,采用低水膠比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關
鍵.
(2)技術指標
抗氯鹽汙染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檢驗應符合現行水運行業標准《水運工
程混凝土質量控制標准》JTJ269的有關規定,且表征其氯高于滲透性的
電通量不應大于1000庫侖。我國行業標准《海港工程混凝土結構防腐蝕
技術規範》JTJ275-2000對海港工程混凝土結構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提出
了如下技術指標:
混凝土拌和物 |
硬化混凝土 |
水膠比 |
膠凝物質總量
(kZ/m3) |
坍落度
(mm) |
強度等級 |
抗氯離子滲透性(C) |
≤0.35 |
≥400 |
≥120 |
≥C45 |
≤1000 |
對混凝土原材料也提出了相應技術要求.減水劑的減水率不低于20%摻
和料應選用細度不小于4000cm2/s的磨細高爐礦渣、I,II級粉煤灰和矽
粉等.細骨料細度模數在2.6-3.2之間.粗骨科最大粒徑不宜大于25mm。
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通过降低水膠比和调整掺和料的掺量使抗氯离子
滲透性指標達到規定要求,混凝土攪拌應采用強制攪拌機,攪拌時間比
常規混凝土延長40S以上.混凝土抹面後,應立即覆蓋.終凝後,混凝土
顶面应立即开始持续潮湿养护,在常温下,至少养护1 5d。
(3)適用範圍
適用于海洋工程,冬季撒除冰鹽的公路與橋梁工程、鹽漬地區和距離海洋
較近的岸上建築物等處于氯鹽汙染環境下的建構築物。
(4)已應用的典型工程
該技術性價比較高,原材料容易獲得,配制工藝簡單。所以近幾年來已經
在南北方的各類港口和跨海大橋工程中應用。如上海洋山深水港工程、東
海大橋、杭州灣大橋、鹽田港集裝箱碼頭、援巴基斯坦瓜達爾碼頭工程等。
采用抗氯鹽汙染的高性能混凝土較普通混凝土的單價提高相當有限,但與
其耐久性壽命成倍提高的效果相比,大大降低了建築物的服務周期成本,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2.4清水混凝土技術
清水混凝土是指結構混凝土硬化後不再對其表面進行任何裝飾,以混凝土
本色直接作爲建築物的外飾面.以清水混凝土作爲裝飾面,對美觀、色差、
表面氣泡等方面都有很高要求,因此在混凝土配制、生産、施工、養護等
方面都應采取相應的措施。
(1)主要技術內容
①混凝上配制
混凝土應使用同一種原材料和相同的配合比
和易性、不離析、不泌水。
混凝土拌合物應具有良好的
礦物摻合料作爲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組分,在考慮摻合料活性的同時,充分
利用各種摻合料的不同粒徑,在混凝土內部形成緊密充填,增強混凝上的
致密性,在外加劑方面應進一步重視解決外加劑和水泥的適應性,減少混
凝土的泌水率,減少混凝土坍落度的經時損失。
除了不同水膠比将导致硬化后混凝土颜色变化外,骨料对外觀的影响也不
可忽视, 因此同一个视觉面的混凝土工程,应采用相同类型的骨料。
②混凝土模板
为了使清水混凝土表面光滑无气泡,应根据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选用不同
材質的模板,而脫模劑除了起到脫模作用外,不應影響混凝土的外觀。
③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澆注時,混凝土下料口與澆築面之間距離不能過大,否則混凝上易
離析,振搗時以混凝土表面出漿爲宜,同時應避免漏振和過振。
④混凝土養護
混凝土的養護應確保混凝土表面不受汙染,充分合理的養護是保證混凝土
硬化後表面和內在質量的關鍵。
(2)技術指標
①混凝土表面無裂縫、無明顯氣泡、無明顯色差,無明蜂窩麻面
②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軸線、體形尺寸准確。
③大截面、變截面結構線條規則,棱角分明
④梁柱接頭通順,無明確槎痕。
(3)適用範圍
清水混凝土以其古樸穩重、自然、清純的質感爲建築物增添了獨特的裝飾
效果。一般多用于市政、交通、水利、航空等工程,近年來在住宅建築上
也逐渐被采用。 ]
[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① 杨浦和南浦丈桥主塔清水混凝土
② 上海广播电视塔斜筒体清水混凝土
③ 磁浮列车工程墩身部分清水混凝土
④ 东方明珠电视塔
⑤ 浦东国际机场及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等
2.5超高泵送混凝土技術
超高泵程混凝土技術一般是指泵送高度超越200mm的現代混凝土泵送技術。
改革開放以來,高層超高層建築已達數千座,超高泵程混凝土技術已成爲
超高層建築施工技術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並且已成爲一種發展趨勢受到
各國工程界的重視
1) 主要技术内容
① 原材料品质
配制超高泵程混凝土,其原材料較一般泵送混凝土有很大的區別。作爲最
基本的膠結材料———水泥,除了用量以外,還應充分考慮水泥的流變性,
即水泥與高性能減水劑的相容性問題,兩者相容性好才可獲得低用水量大
流動性、且坍落度經時損失小的效果。對于細集料其品質除了應符合《普
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外,对于不同強度等級的混
凝土應選用不同細度模數的中砂。而摻合料作爲高性能高泵程混凝上的重
要組成材料更需從活性、顆粒組成,減水效果、水化熱,泵送性能等諸方
面加以平衡選擇。作爲外加劑,單一成分的外加劑已不能很好發揮其作用,
而早純以減水爲目的外加劑也不能達到超高泵程的混凝土的使用目的,外
加劑的多組分複合,以及針對具體工程配制特定要求的外加劑已成爲外加
劑生産廠家加強現場服務的重要方面。
②混凝土配制
超高泵程混凝土的配制同時也要研究新拌混凝土的整體性、流動性與泵送
性的相互关系。 要研究混凝上泵送性的直接衡量指标。
③泵送設備
泵送混凝上離不開混凝土輸送泵,因此高壓力、大排量、耐磨損,適應性
強的泵送設備也是必不少的。此外泵送管道的設計,如何減小阻力,縮短
路線也是泵送技術研究的一個方面。
(2) 技术指标
①混凝土泵送高度,200m.
②硬化混凝土性能符合設計要求。
③混凝土扩展度 >600 mm,倒锥法混凝土下落时间<20S
(3) 适用范围
超高泵程混凝土適用于泵送高度大于200m的各種超高層建築。
(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①金茂大廈。泵送高度382.5m,一次泵送174m3。
②恒隆广场。泵送高度288 m,上楼标准层每层1000多m3混凝土量
2.6 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技术
(1) 主要技术内容
①在配合比設計方面:使用瀝青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圖表制作計算機輔助系
统, 自动计算矿料配合比、生成并调整级配曲线图;自动绘制马歇尔试验
各項指標與瀝青用量的關系圖,計算最佳瀝青用量;提供砂篩分記錄表和
篩分曲線圖.計算速度較人工提高20倍以上。
②施工技術及施工工藝方面:
A面層各層結構應根據該層在使用中要求的性能與作用選擇,路面三層均
應選用骨架密實結構,不宜選用懸浮結構。
B混合料最佳出料温度、攤鋪溫度、压实温度: 改性瀝青混合料在运输、
攤鋪、壓實過程中的溫度損失規律:有效防止在運輸、攤鋪、碾壓過程中
的溫度損失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攤鋪、碾壓成型過程中的溫度差異
造成的压实度不均匀性; 混合料碾压设备的合适组合和碾压控制。
c對于改性瀝青SMA路面,改變傳統的碾壓工藝,采用增大壓實功,使混
合料在高溫7;成型,壓實度高,石料不被壓碎,瑪蹄脂不上浮,表面構造
深度達到標准高限要求.
(2)技術指標
①改性瀝青混合料施工過程中工程質量控制標准
檢測項目 |
檢測頻率 |
質量要求和
允許偏差 |
檢測方法 |
施工溫度 |
出廠溫度
攤鋪溫度 |
1次/車 |
应符合改性瀝青施工溫度控制对照表中规定 |
溫度計測量 |
碾壓溫度 |
隨時 |
|
|
礦料級配(與生産設計標准級配的差) |
0.075 |
每台拌和機1-2次/日(上下午各一次) |
±1% |
抽提後的礦料篩分 |
<2.36 |
±2% |
>4.75 |
±3% |
瀝青用量(油石比) |
同上 |
±1% |
抽提試驗 |
馬歇爾試驗、穩定度、流值、密度、空隙率 |
同上 |
符合表5的要求 |
拌和廠取樣成型試驗 |
浸水馬歇爾試驗 |
必要時 |
同上 |
同上 |
壓實度(隨機抽樣) |
每700m2檢測一次,或采用無破損密度檢測,鑽空每公裏不超過2個 |
馬歇爾試驗密度97%
試驗段鑽空密度99% |
現場鑽空,核子密度儀 |
抗滑表層
構造深度 |
每200米1處 |
≥0.5mm
≤42BPN |
砂鋪法,
擺式儀 |
外觀 |
隨時 |
表面平整密實,無倫迹、裂縫、推移、擁包、離析、花白料 |
目測 |
接縫 |
隨時 |
緊密平整、順直、無跳車、6m直尺測不超過2mm |
目測,6m直尺 |
②改性瀝青施工溫度控制对照表
項目 |
普通瀝青 |
SBS改性瀝青 |
改性瀝青SMA |
瀝青類型 |
AH-50、AH-70
AH-90、AH-60 |
SBS |
改性瀝青 |
瀝青加熱溫度(℃) |
150~170 |
170~185 |
160~180 |
礦料加熱溫度(℃) |
160~180 |
180~190 |
180~190 |
混合料出廠溫度(℃) |
140~165 |
170~185 |
170~180 |
運到現場溫度(℃) |
不低于120~150 |
170~180 |
不低于165 |
攤鋪溫度(℃) |
不低于110~130 |
不低于165,最好175以上 |
不低于160,低于140作爲廢料 |
碾壓溫度(℃) |
110~140 |
160~170 |
不低于130 |
終壓溫度(℃) |
鋼輪 |
不低于70 |
120~130 |
—— |
膠輪 |
不低于80 |
125~130 |
不低于110 |
振動壓路機 |
不低于65 |
110~120 |
(3)適用範圍
适用于高等级公路、厂矿道路、机场跑道等热拌改性瀝青路面单层、双层
結構的鋪築施工。
(4)已應用的典型工程
該技術已在河北石黃高速辛滄路面三合同(SAC結構表面層),江蘇連徐高
速AB-24标,汾灌高速OPQ2 3标、汾灌高速OPQ21标,徐宿高速21标(改
性瀝青SMA結構),浙江杭金衢高速8標(AK抗滑結構),山西大運高速7標,
福建甯德高速B1標(AC結構),京珠高速湖北二合同(Superpavel2.5結構)
等工程成功应用.从2000年起到2003年底,累计修改性瀝青路面
267.821km.這些工程都己完工,交工時均爲優良工程·,投入使用後,使
用性能得到業主和社會認可,有良好社會信譽。
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技术是由中国路桥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研究开发的,是
中国路桥集团重点资助的科技开发項目。
2.高性能混凝土技術
2.1混凝土裂縫防治技術
(1)主要技術內容
混凝土裂縫已成爲混凝土工程質量通病,如何防治混凝土裂縫是工程技術
人員迫切希望解決的技術難題。然而防治混凝土裂縫是一個系統工程,包
括設計、材料、施工中每一個技術環節。本技術主要是敘述防止裂縫的一
些關鍵技術,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從而達到防止混凝土裂縫的目的。本
技術主要內容包括:設計的構造措施、混凝土原材料(水泥、摻和料、
細骨料、粗骨料)的選擇、混凝上配合比對抗裂性能影響因數、抗裂混凝
上配合比設計以及抗裂混凝土配合比優化設計方法以及施工中的一些技
術措施等。
(2)技術指標
對于如何評價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抗裂性能
方法和評價指標,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3)適用範圍
本技術提供了相應的試驗
本技術適用于具有較高抗裂要求的混凝土結構的設計、原材料的選擇、抗
裂混凝上配合比的設計和施工以及對混凝上抗裂性能的評價。
(4)已應用的典型工程
已在試點工程中應用,取得良好的效果。並給出具體的工程實例。
2.2自密實混凝土技術
(1)主要技術內容
混凝土在自重的作用下,不采取任何密實成型措施,能充滿整個模腔而不
留下任何空隙的勻質的混凝土稱之爲自密實混凝土。本技術提供的主要技
術內容:對混凝土原材料的技術要求、自密實混凝上設計要點即流動性、
充填性、抗離析性以及保塑性和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等。
(2)試驗方法及評價指標
本技術給出了相應的試驗方法和評價指標並給出如何在工地控制自密實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具體規定。
(3)使用範圍
适用于难以用机械振捣的混凝土的浇筑。 由于自密实混凝上细粉含量较
大,更應重視混凝土抗裂性能。在采取抗裂措施的情況下,自密實混凝土
抗裂性能相對較差.不適用于連續牆、大面積樓板的澆築。
(4)工程應用實例
本技術給出了自密實混凝上在深圳賽格廣場鋼管混凝土應用實例。從混凝
上原材料的選擇、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混凝土拌合物驗證性試驗、現場模
擬試驗直至現場施工,敘述了自密實混凝土技術的全過程,並制訂了《自
密實混凝土質量標准0、《生産技術規程》和《施工技術規程》以確保自密
實混凝土的施工質量。
2.3混凝土耐久性技術
(1)主要技術內容
在以往的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主要考慮的是強度指標,對耐久性考慮較
少。高性能混凝土以高工作性、高強度。高耐久性爲特征,區別于普通混
凝土。對于海洋工程、噴灑化冰鹽的公路與橋梁工程、鹽漬地區的工程,
由于氯鹽侵入混凝土導致鋼筋鏽蝕,引起混凝土膨脹開裂,嚴重影響了建
築物使用壽命.提高其耐久性的最重要的技術措施就是采用高抗氯離子滲
透性的高性能混凝上,從根本上提高混凝土本身的護筋性能.采用常規材
料、常規工藝可以在常溫下配制出抗氯高子滲透能力和杭凍融能力都較強
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的關鍵在于選用與水泥相匹配的高效減水劑,在水
膠比不大于o.35的條件下,使用粉煤灰、磨細礦渣粉、矽粉等礦物摻和
料替代部分水泥作膠凝材料.這些磨細礦物摻和料在拌制的混凝土中發揮
填充效應和火山灰反應,使混凝土變得更加致密,從而降低混凝土的滲透
性.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用水量,采用低水膠比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關
鍵.
(2)技術指標
抗氯鹽汙染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檢驗應符合現行水運行業標准《水運工
程混凝土質量控制標准》JTJ269的有關規定,且表征其氯高于滲透性的
電通量不應大于1000庫侖。我國行業標准《海港工程混凝土結構防腐蝕
技術規範》JTJ275-2000對海港工程混凝土結構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提出
了如下技術指標:
混凝土拌和物 |
硬化混凝土 |
水膠比 |
膠凝物質總量
(kZ/m3) |
坍落度
(mm) |
強度等級 |
抗氯離子滲透性(C) |
≤0.35 |
≥400 |
≥120 |
≥C45 |
≤1000 |
對混凝土原材料也提出了相應技術要求.減水劑的減水率不低于20%摻
和料應選用細度不小于4000cm2/s的磨細高爐礦渣、I,II級粉煤灰和矽
粉等.細骨料細度模數在2.6-3.2之間.粗骨科最大粒徑不宜大于25mm。
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通过降低水膠比和调整掺和料的掺量使抗氯离子
滲透性指標達到規定要求,混凝土攪拌應采用強制攪拌機,攪拌時間比
常規混凝土延長40S以上.混凝土抹面後,應立即覆蓋.終凝後,混凝土
顶面应立即开始持续潮湿养护,在常温下,至少养护1 5d。
(3)適用範圍
適用于海洋工程,冬季撒除冰鹽的公路與橋梁工程、鹽漬地區和距離海洋
較近的岸上建築物等處于氯鹽汙染環境下的建構築物。
(4)已應用的典型工程
該技術性價比較高,原材料容易獲得,配制工藝簡單。所以近幾年來已經
在南北方的各類港口和跨海大橋工程中應用。如上海洋山深水港工程、東
海大橋、杭州灣大橋、鹽田港集裝箱碼頭、援巴基斯坦瓜達爾碼頭工程等。
采用抗氯鹽汙染的高性能混凝土較普通混凝土的單價提高相當有限,但與
其耐久性壽命成倍提高的效果相比,大大降低了建築物的服務周期成本,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2.4清水混凝土技術
清水混凝土是指結構混凝土硬化後不再對其表面進行任何裝飾,以混凝土
本色直接作爲建築物的外飾面.以清水混凝土作爲裝飾面,對美觀、色差、
表面氣泡等方面都有很高要求,因此在混凝土配制、生産、施工、養護等
方面都應采取相應的措施。
(1)主要技術內容
①混凝上配制
混凝土應使用同一種原材料和相同的配合比
和易性、不離析、不泌水。
混凝土拌合物應具有良好的
礦物摻合料作爲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組分,在考慮摻合料活性的同時,充分
利用各種摻合料的不同粒徑,在混凝土內部形成緊密充填,增強混凝上的
致密性,在外加劑方面應進一步重視解決外加劑和水泥的適應性,減少混
凝土的泌水率,減少混凝土坍落度的經時損失。
除了不同水膠比将导致硬化后混凝土颜色变化外,骨料对外觀的影响也不
可忽视, 因此同一个视觉面的混凝土工程,应采用相同类型的骨料。
②混凝土模板
为了使清水混凝土表面光滑无气泡,应根据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选用不同
材質的模板,而脫模劑除了起到脫模作用外,不應影響混凝土的外觀。
③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澆注時,混凝土下料口與澆築面之間距離不能過大,否則混凝上易
離析,振搗時以混凝土表面出漿爲宜,同時應避免漏振和過振。
④混凝土養護
混凝土的養護應確保混凝土表面不受汙染,充分合理的養護是保證混凝土
硬化後表面和內在質量的關鍵。
(2)技術指標
①混凝土表面無裂縫、無明顯氣泡、無明顯色差,無明蜂窩麻面
②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軸線、體形尺寸准確。
③大截面、變截面結構線條規則,棱角分明
④梁柱接頭通順,無明確槎痕。
(3)適用範圍
清水混凝土以其古樸穩重、自然、清純的質感爲建築物增添了獨特的裝飾
效果。一般多用于市政、交通、水利、航空等工程,近年來在住宅建築上
也逐渐被采用。 ]
[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① 杨浦和南浦丈桥主塔清水混凝土
② 上海广播电视塔斜筒体清水混凝土
③ 磁浮列车工程墩身部分清水混凝土
④ 东方明珠电视塔
⑤ 浦东国际机场及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等
2.5超高泵送混凝土技術
超高泵程混凝土技術一般是指泵送高度超越200mm的現代混凝土泵送技術。
改革開放以來,高層超高層建築已達數千座,超高泵程混凝土技術已成爲
超高層建築施工技術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並且已成爲一種發展趨勢受到
各國工程界的重視
1) 主要技术内容
① 原材料品质
配制超高泵程混凝土,其原材料較一般泵送混凝土有很大的區別。作爲最
基本的膠結材料———水泥,除了用量以外,還應充分考慮水泥的流變性,
即水泥與高性能減水劑的相容性問題,兩者相容性好才可獲得低用水量大
流動性、且坍落度經時損失小的效果。對于細集料其品質除了應符合《普
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外,对于不同強度等級的混
凝土應選用不同細度模數的中砂。而摻合料作爲高性能高泵程混凝上的重
要組成材料更需從活性、顆粒組成,減水效果、水化熱,泵送性能等諸方
面加以平衡選擇。作爲外加劑,單一成分的外加劑已不能很好發揮其作用,
而早純以減水爲目的外加劑也不能達到超高泵程的混凝土的使用目的,外
加劑的多組分複合,以及針對具體工程配制特定要求的外加劑已成爲外加
劑生産廠家加強現場服務的重要方面。
②混凝土配制
超高泵程混凝土的配制同時也要研究新拌混凝土的整體性、流動性與泵送
性的相互关系。 要研究混凝上泵送性的直接衡量指标。
③泵送設備
泵送混凝上離不開混凝土輸送泵,因此高壓力、大排量、耐磨損,適應性
強的泵送設備也是必不少的。此外泵送管道的設計,如何減小阻力,縮短
路線也是泵送技術研究的一個方面。
(2) 技术指标
①混凝土泵送高度,200m.
②硬化混凝土性能符合設計要求。
③混凝土扩展度 >600 mm,倒锥法混凝土下落时间<20S
(3) 适用范围
超高泵程混凝土適用于泵送高度大于200m的各種超高層建築。
(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①金茂大廈。泵送高度382.5m,一次泵送174m3。
②恒隆广场。泵送高度288 m,上楼标准层每层1000多m3混凝土量
2.6 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技术
(1) 主要技术内容
①在配合比設計方面:使用瀝青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圖表制作計算機輔助系
统, 自动计算矿料配合比、生成并调整级配曲线图;自动绘制马歇尔试验
各項指標與瀝青用量的關系圖,計算最佳瀝青用量;提供砂篩分記錄表和
篩分曲線圖.計算速度較人工提高20倍以上。
②施工技術及施工工藝方面:
A面層各層結構應根據該層在使用中要求的性能與作用選擇,路面三層均
應選用骨架密實結構,不宜選用懸浮結構。
B混合料最佳出料温度、攤鋪溫度、压实温度: 改性瀝青混合料在运输、
攤鋪、壓實過程中的溫度損失規律:有效防止在運輸、攤鋪、碾壓過程中
的溫度損失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攤鋪、碾壓成型過程中的溫度差異
造成的压实度不均匀性; 混合料碾压设备的合适组合和碾压控制。
c對于改性瀝青SMA路面,改變傳統的碾壓工藝,采用增大壓實功,使混
合料在高溫7;成型,壓實度高,石料不被壓碎,瑪蹄脂不上浮,表面構造
深度達到標准高限要求.
(2)技術指標
①改性瀝青混合料施工過程中工程質量控制標准
檢測項目 |
檢測頻率 |
質量要求和
允許偏差 |
檢測方法 |
施工溫度 |
出廠溫度
攤鋪溫度 |
1次/車 |
应符合改性瀝青施工溫度控制对照表中规定 |
溫度計測量 |
碾壓溫度 |
隨時 |
|
|
礦料級配(與生産設計標准級配的差) |
0.075 |
每台拌和機1-2次/日(上下午各一次) |
±1% |
抽提後的礦料篩分 |
<2.36 |
±2% |
>4.75 |
±3% |
瀝青用量(油石比) |
同上 |
±1% |
抽提試驗 |
馬歇爾試驗、穩定度、流值、密度、空隙率 |
同上 |
符合表5的要求 |
拌和廠取樣成型試驗 |
浸水馬歇爾試驗 |
必要時 |
同上 |
同上 |
壓實度(隨機抽樣) |
每700m2檢測一次,或采用無破損密度檢測,鑽空每公裏不超過2個 |
馬歇爾試驗密度97%
試驗段鑽空密度99% |
現場鑽空,核子密度儀 |
抗滑表層
構造深度 |
每200米1處 |
≥0.5mm
≤42BPN |
砂鋪法,
擺式儀 |
外觀 |
隨時 |
表面平整密實,無倫迹、裂縫、推移、擁包、離析、花白料 |
目測 |
接縫 |
隨時 |
緊密平整、順直、無跳車、6m直尺測不超過2mm |
目測,6m直尺 |
②改性瀝青施工溫度控制对照表
項目 |
普通瀝青 |
SBS改性瀝青 |
改性瀝青SMA |
瀝青類型 |
AH-50、AH-70
AH-90、AH-60 |
SBS |
改性瀝青 |
瀝青加熱溫度(℃) |
150~170 |
170~185 |
160~180 |
礦料加熱溫度(℃) |
160~180 |
180~190 |
180~190 |
混合料出廠溫度(℃) |
140~165 |
170~185 |
170~180 |
運到現場溫度(℃) |
不低于120~150 |
170~180 |
不低于165 |
攤鋪溫度(℃) |
不低于110~130 |
不低于165,最好175以上 |
不低于160,低于140作爲廢料 |
碾壓溫度(℃) |
110~140 |
160~170 |
不低于130 |
終壓溫度(℃) |
鋼輪 |
不低于70 |
120~130 |
—— |
膠輪 |
不低于80 |
125~130 |
不低于110 |
振動壓路機 |
不低于65 |
110~120 |
(3)適用範圍
适用于高等级公路、厂矿道路、机场跑道等热拌改性瀝青路面单层、双层
結構的鋪築施工。
(4)已應用的典型工程
該技術已在河北石黃高速辛滄路面三合同(SAC結構表面層),江蘇連徐高
速AB-24标,汾灌高速OPQ2 3标、汾灌高速OPQ21标,徐宿高速21标(改
性瀝青SMA結構),浙江杭金衢高速8標(AK抗滑結構),山西大運高速7標,
福建甯德高速B1標(AC結構),京珠高速湖北二合同(Superpavel2.5結構)
等工程成功应用.从2000年起到2003年底,累计修改性瀝青路面
267.821km.這些工程都己完工,交工時均爲優良工程·,投入使用後,使
用性能得到業主和社會認可,有良好社會信譽。
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技术是由中国路桥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研究开发的,是
中国路桥集团重点资助的科技开发項目。 |